第二站同樣是社區改造的彩繪村,然而佳冬六根彩繪村有別於其他彩繪村,
結合客家文學家的詩詞等,因此六根彩繪區也有「六堆詩人漫步路徑」之稱。
行前做功課才知,佳冬除了彩繪區的詩人步道,其實也有一些古蹟可以看哦~
台灣首屈一指的五堂大宅蕭家古厝,
目前列為三級古蹟,是台灣唯一五堂六院,佔地1500坪、客家圍龍,
古厝建於1860年,至今已超過150年歷史,乃修建於日治時期的巴洛克風門面。
蕭家古厝前綠樹成蔭、水塘依傍,頗有幾分詩情畫意。
佳冬的古蹟不只古厝還有這座敬字亭,
興建於光緒十六年(西元一八九○年),又名聖蹟亭。
就在蕭家古厝旁,一樣被列為三級古蹟。
如果旁邊沒有特意放解說牌,被誤認為是燒紙錢的火爐,
其實是代表客家尊儒惜字、節儉勤讀的文化產物。
(一開始沒注意到解說牌,還真以為是燒紙錢的金爐。> <)
再來這棟斑駁的古式洋樓,
名為蕭家洋樓建於昭和五年(1930年),是台灣第一動使用空心磚的洋樓。
戰後一度成為醫院,但目前荒廢中,是佳冬聚落裡,最具代表性的日治時期建築~~
一旁的解說牌有詳細的說明,
從蕭家洋樓這條路進去就是彩繪區囉~
巷弄裡頭已經五彩繽紛了,
彩繪區內仍有古早味剃頭店,
丫婆的甘丫店,
彩繪畫風有農村風景畫,
也有搭配實物的裝飾畫,
下圖看的出來是紗窗的裝飾畫嗎?
特寫一張來看,還是一幅畫啊~要很用力才看的出是紗窗吔~
再走進巷弄之間,豔麗的花朵盛開在牆壁上,
每隔幾幅大畫就會摻雜客家文學作品,
這個角落更妙了,佳冬農特產都加進來了~
佳冬鄉內保留多座過去有防禦功能的柵門,以西柵門較為完整並具古韻。
西柵門建於清朝嘉慶16年(1811),
集全庄之力共同興建大圍壟 的東西南北四大柵門,以保庄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四大柵門只有西柵門還保有舊觀,
中央「褒忠」二字乃乾隆皇帝感念義勇軍 戰功顯赫,而親手硃批「褒忠」。
邊看彩繪邊觀賞古蹟,佳冬村真是一個很精彩的小村莊,
屋頂上的水塔也要繪一下才有整體營造的感覺,
發現了嗎?其實佳冬彩繪村有著濃濃的客家味呢~
從蕭家洋樓到西柵門是主要的彩繪區,
從大馬路再走回這個漂亮的新古厝,
熱心的阿伯告知可以免費參觀,
沿路走來古厝真不少,有些保存完整,有些殘破不堪,
最後再回到靠近入口處這個2層樓的綠屋也很有特色,
藍色的鐵門不知是刻意漆上白雲還是斑駁的痕跡,配上大紅色的柵門一整個亮眼。
古樸的街道和老舊的矮房子,藝術家在原本斑駁的牆面作畫,
加上客家詩人的作品就成了饒富詩意的藝術創作。
彩繪詩人步道我逛了一圈了,但佳冬鄉的古蹟我還沒逛完呢~
怎麼去?
可從國道3號下林邊交流道,接台17線轉冬根路可抵西柵門、蕭家古厝;
台17線轉佳興路可抵楊氏宗祠;冬根路西柵門至蕭家古厝間即為彩繪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