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洛琳不愛貓,但這趟旅程,卡洛琳跟朋友們一起來侯硐找尋貓村的故事~
早上我們一行人從菁桐搭 10:28往瑞芳的平溪線火車,
打算從最尾端的侯硐一路玩回來,
早上的列車還很空,
大家輕易的找到位置坐,
列車一抵達侯硐車站, 就看到不少遊客,車站內的商店、擺飾完全以貓為主題,
就連階梯牆面也是貓的圖案,
中午11點半左右,車站前已開始熱鬧了,
在此先來說說侯硐地名的由來吧~
位在新北市瑞芳區以柴寮路為主的周邊,命名最開始起因是:鄰近一處山洞有大量的猿猴聚居,故稱「猴洞」,
日治時期因當地盛產煤礦,當地人為求吉利,不喜歡礦坑裡有水,故改猴洞為「猴硐」,
後至民國51年因「猴」字不雅,改字為侯硐,車站也隨之更名成「侯硐站」,
但在民國94年,經地方人士建議:保留地方文史特色,再次更名回「猴硐」。
(以上簡介來自侯硐-願景館2F的影片介紹)
如果有需要侯硐旅遊地圖,
可以到願景館隔壁的旅遊中心拿取哦~
拿著地圖,卡洛琳一行人決定去找尋侯硐神社~
附近的店家仍是充滿貓味,
一路往神社的方向去,
一百階就在懷德亭的旁邊,
先吃午餐我們就來挑戰這一百階吧~
一百階聽起來好像很困難,其實整段路走完根本不用10分鐘,
很快就看到神社古道的介紹,
然後看到這座涼亭,
走下涼亭看到2個鳥居,
離涼亭較近的是檜木鳥居,
最下面的是石造鳥居,
鳥居兩側還有"織部燈籠"的石燈籠,
關於猴硐神社:
在日據時期所建,供奉掌管大地的天照之神, 類似台灣的土地公,採礦者都會供奉祭拜。
神社規模原本較大,呈南北向朝北祭拜,設有兩座"明神鳥居", 一座為石造,另一個靠近神社本身的則是檜木所造,
入口則有兩座巨型石燈籠,參道兩側也有兩座形式為"織部燈籠"的石燈籠,
不過因為長年缺乏維護,所以本殿早已不在, 只剩下參道的石階.參道兩旁的石燈籠及鳥居......
參觀完神社,我們往車站走去,回程要去看看世界第一座人貓共用的「貓橋」。
侯硐當地因貓咪數量多,受到志工及居民的特別照顧,形成一特殊景觀,
故又有「猴硐貓村」的稱號,也擁有世界第一座人貓共用的「貓橋」。(以上資料來自網路)
貓橋上的確有不少貓咪,
炎炎夏日都躺的很速西呢~
看來這裡的貓咪的確很幸福呢~
因為今天的行程以平溪線每個知名停靠站為景點,所以無法久留,下一站要到十分,
下午1點半左右,正是大批遊客出動的時候,就在這個兵荒馬亂之際,火車來了,但是爆多的遊客根本無法全部擠上,
卡洛琳家的 88還有戴家的 88都因為擠不上,被遺留在猴硐車站等候1小時後的下一班。
滯留在侯硐車站1小時的哥倆好,一起去逛了從貓橋過去的貓村,
這一區剛剛我們一行人都沒走過來,算是我們錯過的重要景點,謝謝88提供的拍拍~
事後會合,88說他們坐的那一班比我們擠上去的那班更塞.....
(下圖的麗香雜貨店特別為了妹拍的,因為妹的小六老師就叫麗香~)
卡洛琳的心聲:擠爆的平溪線,車廂要多加掛幾個吧~~不然遊客塞爆,真的很沒有品質吔~
下次不想再去跟人家擠了~坐公車還比較速西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