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連假的行程,早在政府公佈連假前,好友-雅就規劃了這次3天2夜的行程。
從台南往花蓮的一路上就不贅述,直接跟大家分享天祥中橫三日遊的第一站:
位於天祥商店街前的梅園:
PO文之前,卡洛琳一直對這個冬天未能賞梅而扼腕,
寫這篇才想到,卡洛琳在花蓮的天祥就看過這個冬天的梅花了,只是數量不多。
但這個行程原本就沒有預計會遇到梅花,能看到已算是意外之喜。
從梅園往下走,就是稚暉橋,
「稚暉橋」,係以黨國元老吳稚暉先生命名的,稚暉橋則位在此區河流匯流處,
其設計採用上拱式鋼構箱型樑結構,長度71公尺雙車道及雙路肩行人道規劃,
橋頭採用當地石材大理岩製作橋名牌,以建立地方特色,方便遊客與車輛之區別,避免人車爭到影響旅遊及行車安全,
其造型設計讓人經過時會有一種迎賓感受,莫不稱奇。(以上來自旅遊網介紹)
過了稚暉橋,眼前是一座高塔跟白衣大士,
進入祥德寺前須穿越普渡橋,普渡橋是從中橫通往祥德寺的唯一步行橋樑,橫跨過立霧溪。
普渡橋原是吊橋,但因地質不穩影響吊橋安全性,遂重建為水泥橋。
戴D叔叔把一大群孩子帶到橋下的溪畔,才準備大展身手要排石頭,就被警察嗶了上來,孩子們只好拍幾張相片之後就趕緊上來。
走在普渡橋上向下俯瞰,
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流成立霧溪,一路向東奔流。
現在跟著卡洛琳上去祥德寺看看吧~
祥德寺的興建緣起應追溯到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任職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時代,
當時,他率無數的榮民弟兄披荊斬棘,開闢中橫公路,惟因工程艱鉅,故殉職傷殘者不計其數。
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特指示在天祥興建莊嚴巍峨的佛教寺院,
一方面為因工程犧牲的榮民超度,另一方面為社會大眾闢建一個清淨身心的佛教聖地。(以上來自美美網)
過了橋,再爬一段頗為陡峭的階梯,
上頭有一攤賣吃的,還有一家賣文物飾品的,
孩子們聚集著在涼亭聊天,
我跟88沿著楓紅往上追,
上頭果然有梗,
十面普賢菩薩:
「十方十面普賢菩薩」是台灣第一尊以藝術造型戶外最高的普賢菩薩,高16尺,重3噸,為青銅打鑄。於100年7月10日於太魯閣祥德寺舉行開光安座大典。
祥德寺的大殿位於十面普賢菩薩的左側,
這是從祥德寺廣場往下看的景觀,就是卡洛琳愛的壯闊的大山,
大殿旁左右兩側的觀音許願池還沒放水,
最左側的是世界最高36尺地藏菩薩金身像,因進行修補工程,暫停見客,
往右看去,還有天峰塔,
天峰塔為八角形七層高塔,入口處供奉地藏全覽整菩薩,有兩個迴旋梯可直達高處。
從塔頂往下俯瞰,一端可全覽整個天祥河階地,另一端則與大雄寶殿的側面相對。
天峰塔下就是26尺高的白衣大士像,
參觀完祥德寺的著名景觀之後,就往回走,
普渡橋上看過去這美麗的景致是晶英酒店的一部份,
咱們就過去逛逛唄,沒辦法入住頂級的晶英,逛逛他的花園總行吧~
成排由綠轉黃的樹木,漫步在晶英的後花園小徑上,意境優美,
花蓮的四季原就各有不同的美,秋冬之際,楓葉由綠轉紅,更顯其繽紛,
再沿著木棧道逛逛,
剛剛在普渡橋上看到的就是這幾棵,
逛完晶英花園,回到天祥商店街,看似店家不少,其實到後面一看就知道,根本都是同一個老闆。
在天祥住了3天2夜,我們都沒在天祥的商店街用餐(同行的朋友有吃,吃完的感想就是我們住宿的地方提供的比較優);而這裡的便利商店也僅此一家。
下午2點抵達天祥,3個小時的閒逛很悠閒也很輕鬆,只可惜缺了文天祥公園。